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4-09 10:32 信息来源:超级管理员 访问量:35123

 

——2021319日在卫滨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卫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顾崇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主要成就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1.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高于全市1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0.5亿元,总量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075万元,同比增长1.8%

(一)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抗疫斗争交出满意答卷。面对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较早实现了新增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组织3名医护人员赴湖北疫区前线开展医疗救治,动员410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村)支援防疫工作,帮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为抗疫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区卫健委获得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要向大义逆行的全区医护人员致敬、向勇挑重担的全区党员干部致敬、向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致敬,大家共同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防线,牢牢把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主动权。

(二)扎实推进“六稳”“六保”,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定市场主体。第一时间成立5个工作专班,有力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搭建用工服务平台,促成160家企业与5500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稳就业工作全市领先。认真落实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实施一联三帮活动,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度过难关,全年减免各类企业税费2.7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2868万元。扩大有效投资。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42个,完成投资66.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1.4%。谋划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1个,申报政府专项债项目2个,申请资金总额达到56.4亿元。获批政府专项债810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4550万元,中央预算内老旧小区改造资金1.17亿元。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返乡创业招商,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外出招商45批次,对接目标企业110家,新签约高端智能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106.7亿元。强化要素保障。全年收储工业用地126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0.3万平方米。卫滨投资公司新增经营性资产1.2亿元,总资产达到7.1亿元,帮助重点项目融资5亿元。凯美龙铜板带被命名为市三星级企业,豫北靖道等4家企业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组织2名中科院院士和11家高校科研院所参加第三届高博会,成功举办隧道装备智慧化制造产业发展论坛。

(三)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全面小康硬任务,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通过落实产业、就业等一揽子帮扶政策,全区21户脱贫户年人均收入达到1.37万元,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污染防治深入推进。PM2.5PM10平均浓度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优良天数达到239天,同比增加35天。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9月份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一。重大风险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率处于全市较低水平。九龙华府、中央财富广场等问题楼盘妥善解决,新都汇信访问题全面化解,全顺非法集资案件进入司法拍卖阶段。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胖东来生活广场创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平安商场。

(四)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高端装备专业园区加快发展。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2亿元。占地192亩的隧道设备产业园一期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即将完工;占地176亩的隧道设备产业园二期加快推进,已有天业重工、威特盾构、朋友机械等3家中铁装备上下游企业签约入驻;占地183亩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计划上半年开工;占地311亩的装备智能产业园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已完成可研批复。高端装备专业园区在全市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综合排名第一位。特色商业区加速转型。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9亿元,成功晋位全省一星级服务业两区,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被评为全省7家省级试点步行街之一。金融保险超市规模不断壮大,已有浙商、华安等5家金融保险企业入驻,与锦泰财险等1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猪八戒网、云心区块链企业孵化平台发展迅速,注册入驻企业达到160家。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建成各类网络直播电商245家,新乡市天蓬企业管理平台通过市级电商示范基地评审。河南百年赵记牛肉、河南隆祥药业成功创建省市级老字号企业,全区老字号企业达到11家,数量居全市首位。

(五)城乡发展提质增效,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以百城提质为示范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铁西和南部区域整体开发取得新突破。按照公园城市理念,高标准完成南部区域17.6平方公里和铁西区域9.4平方公里整体策划规划。卫源湖、大运河文化公园、卫河产业带等重点区域完成整体设计。东水东、十里铺安置区即将完工,沈小营安置区主体封顶。市植物园、夏荷公园、贾太湖三大绿核规划选址基本确定,与雅居乐、大连万达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南部区域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性土地开发和公共设施一体化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征收拆迁12.8万平方米。110个老旧小区完成提升改造,9000余户市民生活环境有效改善。金海湾、幸福小区、平原饭店家属院等建成示范小区,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认可。立东路等4条市政道路竣工通车,新获路城市游园建成开园。新增集中供暖24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城乡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建立健全百城提质常态化管理机制,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届满复审。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国土森林绿化1100亩,路庄村成功创建“森林乡村”,南高村达到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平原镇荣获河南省文明村镇称号。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民生支出5.95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76%,省市民生实事较好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落实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全部实现一次性告知一网通办,荣获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县(区)称号。就业和社会保障明显增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10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7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全年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低保金978.9万元,发放高龄补贴433.4万元,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教育和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健宏社区新建幼儿园项目基本完工,区直幼儿园投入使用,普惠性幼儿园达到32所。新华医院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签署托管协议,妇女及新生儿两癌两筛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七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达标区。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铁西司法所建成省级五星司法所。加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建设,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审计、史志、文旅、体育、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

2020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五年来,我们面临的难事、急事、大事接连不断,在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下,卫滨经济社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特别是2020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铁西和南部区域整体开发的重大决策,极大激发了全区上下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推动全区整体工作进入全省城区第一方阵的满腔热情。五年来,我们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克难攻坚,在动能转换中蓄势崛起,在破解瓶颈中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持续强化项目支撑,经济质效跨越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6.5%。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3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0.5亿元,年均增长7%,总量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位。“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60个,完成投资28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3%,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7.5%

五年来,我们坚持动能转换,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倾力打造“四大平台”,大力发展“四大产业”,高端装备专业园区纳入全省首批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和全市首批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行列,建成省市级研发中心6个、标准化厂房23万平方米。“石榴巷”城市文化走廊、猪八戒网新乡园区、金融保险超市等项目建成运营,特色商业区成功晋级全省“两区”一星行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成色更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饮水安全全面达标,农村存量危房全部清零。PM2.5PM10平均浓度年均分别下降7.2%7.4%,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区环保工作综合考评连续4年位居全市前列。政府债务风险率处于全市较低水平,非法集资、问题楼盘等一批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置,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加快推动铁西和南部区域整体开发,高标准打造百城提质示范区。17个棚改(城中村)项目有序推进,150个老旧小区完成提升改造,劳动路南延工程等1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幸福路等57条小街巷全面翻新。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97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479万平方米,城区供热普及率98%以上。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以“一网通办”为牵引的“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工商电子化办证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区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管理执法、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开展“一招四引”,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7亿美元,吸引市外资金156.1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28.1亿元,发展动力活力不断释放。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财政民生支出累计2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稳定在68%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人。改扩建中小学校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99%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重点民生实事走在全市前列。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获得全国先进法治区称号。成功战胜2016年“7.9”“7.19”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责任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政风行风持续好转,施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坚决落实基层减负要求,“三公”经费支出累计下降73.5%。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2件、政协委员提案471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

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卫滨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经济总量偏小,缺乏龙头企业支撑;高端装备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带动作用不强,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链式发展态势尚未形成;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叠加,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稳增长压力较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形势严峻,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推动城市更新速度较慢,老城区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有待解决;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仍需加强,疫情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增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担当精神有待强化,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卫滨区委关于制定卫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卫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两个高质量”,朝着“四个强区、一个幸福美好家园”奋斗目标迈进,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卫滨。建设先进制造强区。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全市引领,铜材料技术全国领先。建设现代服务强区。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推动现代商贸提质增效,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质量明显提升。建设生态宜居强区。完成铁西和南部区域整体开发及老城区有机更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开放活力强区。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营商便利度和创新能力居全市前列,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宏伟蓝图,关键在于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在区委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卫滨提供根本保证。

“十四五”时期是卫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整体工作进入全省城区第一方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卫滨绚丽篇章。

“十四五”时期,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确定了“七个更大”发展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持续提升,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开放创新成效实现更大突破。建设一批创新载体和平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开放水平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水平、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功能品质实现更大跃升。空间布局更加科学,产城互动格局持续优化,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更大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更大进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民生福祉保障实现更大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升。依法治区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全面实施,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基本形成,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各位代表!

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把卫滨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两个循环中予以考量,认真落实全市七个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部署要求,以初心不变的定力、沉着应变的智慧、主动求变的勇气,推动全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步履坚实、行稳致远。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综合考虑发展机遇及重大挑战,在推进路径上着重把握五个方面:一是聚力高端装备专业园建设,带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打造百亿级隧道装备及后配套产业基地、百亿级铜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五十亿级中原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二是聚力特色商业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文旅康养、楼宇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物流新业态,着力打造卫河文旅产业带、平原路楼宇经济带、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高端服务产业带。三是聚力铁西和南部区域开发,打造城市发展新高地。依托“三核一带”融合发展,推动午阳路以南10平方公里高新区功能拓展区建设,打造南部城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聚焦“西提”战略,实施“双核带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城市西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发展新高地。四是聚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改革增内力、以开放借外力,培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区域竞争新优势。五是聚力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多元长效的富民增收体系、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普惠托底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

《纲要草案》是区委“十四五”规划战略意图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凝聚各方智慧,承载人民期盼,我们要按照规划要求,永葆“领”的担当,“创”的精神,“闯”的劲头,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奋力谱写卫滨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切实把握新阶段的新定位、新理念的新内涵、新格局的新机遇,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埋头苦干,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发展同步,PM2.5PM10平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等指标完成市定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势能。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把稳企业保主体、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突出位置,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筑牢社区疫情防控根基,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基层网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为各项工作开展赢得主动。精准助企纾困。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密切关注国家、省市阶段性政策调整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完善政策“工具箱”,做好银企、用工、产销对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动力。加强绿色调度,保障重点民生项目有序建设、环保达标企业正常生产。突出项目支撑。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完成投资55亿元以上。围绕项目四比四看持续发力,用好项目公开承诺、项目分包、项目例会、项目观摩等推进机制。加快完善续建、新开工、前期、谋划四个项目库,做实做熟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围绕两新一重、补短板“982”工程等重点领域,谋划包装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释放消费潜能。落实激活消费市场的政策措施,发挥传统商业优势,促进电商消费、“互联网+消费”等新业态发展。挖掘乡村消费潜力,培育壮大家政、育幼、养老等服务业。

(二)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链长制为抓手,围绕隧道装备及后配套、铜材料深加工和智能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实施强链、固链、延链、拓链行动,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减量、智能、提质发展,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良好态势。加快高端装备专业园区建设。抓好隧道设备产业园一期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确保上半年竣工投产。加快隧道设备产业园二期9.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具备入驻条件。尽快完善占地183亩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前期手续,上半年开工建设。加大311亩高端装备智能产业园政府专项债申报力度,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一台两器建设,推动中铁装备专用设备研究院、河南勤工机器人创建省级研发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中铁装备、中隧股份、凯美龙铜板带等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创新扶持奖励,鼓励企业参与创新、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畅通要素供给。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卫源街、通海路、召北街提升改造,新收储工业用地120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协调宏图产业基金投放资金1亿元以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激励措施,用好西苑丽景公租房政策,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创造优良条件。

(三)落实全市西提南融战略,构建铁西和南部区域大开发格局坚持优化空间布局,注重功能品质提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部区域整体开发。抢抓全市“南融”发展、高新区套合等重大机遇,加快高新区功能拓展区建设,重点承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动力电池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按照一路一带一河规划理念,把路网、林网、水网贯通起来,启动市植物园建设和夏荷公园扩建,实施人民胜利渠水系连通景观提升工程。加大沿路、沿河、沿湖周边土地收储力度,全力做好午阳路南北两侧基本农田调整。加快实施中原汽车文化产业新城等牵引性重大工程建设,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南部区域配套建设。加大雅居乐、大连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推进力度,推动王湾、八里铺等城中村整村改造,加快型钢厂、中科化工、一化区域整体开发改造。打通柳青路等断头路,做好和平大道、解放路南延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快铁西区域更新改造。加强空间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有效衔接,破解向西发展瓶颈,激活铁西大开发格局。启动卫源湖规划建设,尽快完成东水东和十里铺安置区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6月底前达到入住条件,年底前基本完成搬迁入住和旧村拆迁。精心谋划军用机场搬迁后城市设计,统筹机场及周边区域8.2平方公里规划策划,加快优质教育、文化、医疗资源向铁西规划布局。加快百泉大道、S309长济线卫滨区段工程建设,推进区域路网互联互通。

(四)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增强转型发展新优势。紧盯卫河沿线、平原路区域、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现有优质商业资源,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夜间经济、新兴消费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一区三带”新格局。打造卫河文旅产业带。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卫河十大项目建设,以卫河市区段为主线,加快卫河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展示馆、滨河休闲景观长廊等重点项目建设。融合沿线河朔图书馆、暴张公园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书画展示、休闲餐饮等文旅产业发展。打造平原路楼宇总部经济带。依托猪八戒网、云心区块链等企业孵化平台,吸引设计、研发、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金融保险超市,加大金融、保险和建筑业等轻资产类企业引入力度,培育壮大总部经济、金融结算中心、保险经纪代理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年内引进2家以上纳税超千万元的金融保险类企业。打造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高端服务产业带。聚焦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文创产业,依托石榴巷城市文化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石榴巷和城市共享阅读书房品质,推动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申创AAA级景区,建成新乡文创交易平台和城市文化会客厅。

(五)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坚持向心布局,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宜居宜业智慧城市。高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功能全、配套优、智慧化要求,高标准完成39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城区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落实新乡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中心城区16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启动高村路、东十路等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统筹抓好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区污雨水分流改造,新增城市绿地6000平方米。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加快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环保等应用工程建设,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协调配合实施怡园社区、中心医院智慧停车场规划建设。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发挥文明帮带、示范引领作用。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握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围绕五大振兴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卫滨特色乡村振兴样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加强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全力消除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两种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机制衔接、工作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动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重点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完成卫河6.4千米堤顶道路建设任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借助城市近郊村优势,围绕农事体验、瓜果采摘、休闲观光和创意农业,谋划实施高品质田园综合体项目,培育壮大农业+旅游”“乡村+康养等新业态,助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

(七)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筑牢绿色发展底色。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工程,年内建成污水管网4千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以上。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打造“一村万树”3个示范村,建成花园式庭院30个以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三个体系、三个机制要求,围绕国控、省控和8个镇办考核站点周边区域,持续抓好环境污染源头治理,确保PM2.5PM10等主要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优良天数达到240天以上。落实河长制和网格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关闭取缔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确保国控省控断面全年达标。强化土壤环境监管,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

(八)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增强动力,扩大开放激发活力,增创竞争合作新优势。深化各项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0%以上。深化农村五项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统筹与高新区套合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能。加强卫滨投资公司投融资平台建设,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和信用等级,支持投融资平台做大做优做强。扩大对外开放。紧盯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商选商,持续拓展协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把握新经济时代特征,坚持云招商和走出去招商相结合,同步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着力在产业对接互补、现代服务业引进等方面形成一批实质性成果。优化营商环境。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服务提质为核心,致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兑现“四挂钩”奖惩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各部门围绕市场主体,当好“引导员”“服务员”,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在公正、开放、透明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九)聚焦办实事促共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回应群众关切,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扩大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政策,支持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多渠道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7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82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健全社会保障。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扎实做好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多种形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深化拓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启动新丰小学建设,筹备新荷小学教学楼重建,抓好江苏致远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等工作。建设健康卫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区疾控中心疾病预防能力。加快推进新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提升中医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组织参加全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全民阅读,建成城市书房3座。加快卫滨区图书馆、望野艺术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诉调对接,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支持驻区部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退役军人事务、双拥创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做好统计、档案、史志、民族宗教、社科研究等工作。

(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加强政治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展好政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稳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好《民法典》宣传教育,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改革办法、法治手段和市场机制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依法接受区人大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工作能力。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克服本领恐慌,懂政策、走正道,辨大势、抓机遇,懂项目、会运作,提高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下大力气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厉行节约、带头过紧日子,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完善纠错容错机制,鼓励真抓实干,激励担当作为。

各位代表!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全区整体工作进入全省城区第一方阵,谱写卫滨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微信信访
APP信访
短信信访

区委书记 李海潮 15537328017

区 长 魏海晓 18236126522

政法委书记 张胜利 18637381573

信访局局长 任中安 1350343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