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政策,旨在分散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减轻农民因灾损失,增强农民灾后自救能力,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以来,对稳定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还很多,由此造成政策执行难、农民受益少的局面,亟须通过完善相关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一、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保意愿低。一是农户风险意识偏弱。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农民大部分没有风险防控意识。二是赔偿金额偏低。相对于其他险种来说,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以种植业为例,一亩小麦最高賠偿金额仅为1000元、玉米仅383元、大豆174元、对农户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导致农户不愿参保。
(二)操作难度大。一是勘灾难。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对象的生命力比较脆弱,抗灾能力较差。不仅受多种灾害影响,而且其发生频率较高,损失范围较广,使得农业保险的理赔具有集中性,导致勘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二是定损难。由于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差异、植物所处生长阶段不同、市场行情变化等因素影响,合理定损本就非常困难。加上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线长面广,一般采取抽样的方式来核定损失程度,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的损失,以致部分农户对定损结果不认同,出现扯皮的现象。
二、意见建议
(一)提高保障水平。改善保险产品,针对农户的不同需求,按照“少缴少赔、多缴多赔”的原则,提供不同档次的农业保险产品,政府可按原有比例增加保费补贴,提高农业保险的最高赔付额。
(二)加强科技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深度和力度。探索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远程视频等科技手段为农业保险展开承保、验标、查勘、定损等保险环节的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农业保险承保精度、降低承保风险、节约保险的成本,使农业保险定损、理赔更加精准、高效,解决农业保险在投保过程中虚假承保、虚假理赔、套取补贴、虚假费用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