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冠疫情跌宕反复,经济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区委、区政府攻坚克难、加压奋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持续保持恢复增长态势。
一、全区经济稳中向好
2022年,初步测算,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4亿元,增长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3%)1.1个百分点,较三季度(7.1%)下降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5位;总量居全市第13位。
其中,一产完成1.4亿,同比增长5.0%,较三季度(5.6%)下降0.6个百分点;二产完成35.7亿,同比增长8.0%,较三季度(8.9%)下降0.9个百分点;三产完成101.3亿,同比增长5.8%,较三季度(6.5%)下降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25.8:73.2。
二、工业生产整体平稳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6%)0.7个百分点,位居15县(市)区第8位,四区第2位。
1.从重点行业数据情况看,2022年三大支撑行业中两大行业总产值增速较快
1-12月份,铜加工行业累计总产值为70.2亿元,同比增长24.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累计总产值为14亿元,同比增长-1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总产值为13.4亿元,同比增长20.3%。以上三个行业为全区规上工业支撑行业,总产值的正增长直接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升。
2.从企业报表情况看,超七成企业正增长
全区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总产值指标实现正增长,占比80.1%。总产值涨幅较大拉动全区的企业有金龙制造、凯美龙、渠东电厂、中铁隧道、龙翔精密铜管,总产值增速分别为23.6%、33.7%、20.3%、19.5%、21.7%。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7%)8.3个百分点,居15县(市)区第5位,四区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表现抢眼同比增长4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12.7个百分点,居15县(市)区第5位。
同时,也要注意项目储备不足、大项目少、技改和房地产项目增速不高仍是制约全区固投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2022年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11.5个百分点,居15县(市)区第10位;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5.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7.9%)17.4个百分点,居15县(市)区第11位;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上报11.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
四、消费市场持续低位增长
202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2.9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增速居15县(市)区14位;总量居15县(市)区第2位,四区第1位。
从报表数据情况看:
全区实现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9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1-11月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制品类、汽车零售类、综合商场类三大主导行业零售额总量占全区比重为97%,合计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速8.4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分别为17.9%、3.2%和4.9%;与1-11月增速相比,石油制品类下降0.7个百分点、汽车零售类增长0.3个百分点、综合商场类下降0.8个百分点。
五、下步措施
一是强谋划,重实施,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入库。2023年要扎实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推动各类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见实效,继续充分搜集、挖掘辖区内投资项目。统计部门要加强全区入库工作的服务与指导,把握每月入库的关键时间节点,全力推动项目入库纳统。二是扩增量,提质量,培育四上企业入库纳统。按照准规上企业标准,筛选一批成长性好、发展快、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工业、服务业、批零住餐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定期更新。主管单位对企业的成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管理,按照新注册企业和建筑业企业每月都可入库这一规定,加大2022年10月份以后新注册企业和建筑 企业培育力度,及时督促达标企业申报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