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决策公开 > 民意征集
【已征集】关于征求《卫滨区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修改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1-11-30 16:14 信息来源:卫滨区司法局 访问量:12760

为做好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我们起草了《卫滨区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期限为30天,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9日。

附件: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卫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11月30日

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委、政府正确领导和人大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我第七个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2016—2020年)顺利实施完成,取得较好成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深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深化建设法治卫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

20212025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卫滨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攻坚期。新形势下,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彰显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对于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卫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省、市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精神,结合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跟时代,紧贴群众,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我区坚持两个高质量,朝着四个强区、一个家园奋斗目标,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载体、优化措施,持续加强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度,深化全社会依法治理,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卫滨绚丽篇章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2025年,全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法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普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全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夯实依法治的社会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普法,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实现以两个高质量,朝着四个强区、一个家园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促进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守正创新。立足情,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思路,推动全面普法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探索法治宣传新机制新形式新方法,健全社会普法格局,落实普法责任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好监督、评估和考核等手段,切实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坚持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全面依法治的全过程。

坚持与精准施策深度融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根据不同区域、部门、行业的实际和特点,针对不同对象法治需求,确定重点内容和方式,分层分类实施,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明确普法重点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各级党委(党组)学习重点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作带头学习、践行思想的模范。通过媒体报道、理论文章、学习读本、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运用各类媒体和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的宣传解读,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企业、进村、进机关、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二)突出宣传宪法

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宪法精神,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对全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组织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宪法文本,强化国家认同。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相关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宪法宣誓。坚持把宪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持续做好对宪法实施案例的宣传,以宪法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国家认同。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增进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持续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大力弘扬民法精神,教育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文明卫滨建设。把民法典纳入全公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持续深入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动民法典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法治实践。充分发挥各级普法骨干、律师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引导人民群众了解民法典、学习民法典、遵守民法典,促进民法典实施,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专栏1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工程

1.组织编写民法典通俗读物,创作民法典公益广告、短视频、微话剧、微动漫、小戏曲等优质普法产品,开展民法典微视频征集评选展播活动。

2.充分用全媒体、运用案例宣传民法典,开展民法典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

3.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民法典公园、长廊、展馆等宣传阵地。  

(四)深入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围绕工作大局,聚焦聚力卫滨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法治宣传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融入全重点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规章,大力宣传国家、省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规章,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围绕创新卫滨建设,实施法治宣传服务卫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助力卫滨创新发展。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宣传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卫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五)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着眼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需要,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围绕平安卫滨建设,续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社区矫正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犯罪。围绕美丽卫滨建设,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疫病防治、扫黑除恶、灾害预防、毒品预防、防范打击网络电信诈骗及传销和侵权假冒、社区管理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治家庭暴力、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管党,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为党内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三、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加强教育引导

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发挥国家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作用,引导国家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重点抓好关键少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完善配套制度,促使知行合一。健全完善法治培训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到全国家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作为入职培训、晋职培训的必训内容。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述法考核评估机制,把领导干部对应知应会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其法治素养评估基本依据和年度述法考核的基本内容,持续深化、完善年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纸化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专栏2 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升工程

1.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活动。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务,切实提高广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能力。

2.健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制定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每季度至少学法1次,每年至少举办2次法治专题讲座。

3.完善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述法制度。将守法普法作为区管领导班子和区管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一条例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健全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体系,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建立完备的法治课学科体系,推动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的落实。加强法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推进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5年内对所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1次轮训。将学生法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综合督导,探索建立学生法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尊重青少年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继续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整合和动员社会力量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2025年之前实现教育系统建成1-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通过开展法治课、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依托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和组织,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预防违法犯罪发生。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专栏3 青少年普法教育工程

1.每年9月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课活动。

2.12月开展全区学生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3.推动在中小学校设立普法社团。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顺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新形势,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用工、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各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作用,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法治讲座、法治研讨、集中培训等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积极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增强法治意识和信用意识,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认真履行经营管理责任,建立完善职工学法用法制度,确保职工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深化送法进乡村”“送法进社区工作,加强对辖区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和公益性法律服务,使其掌握日常生产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了解自身权利义务,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妇女、残疾人、老年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加大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专项法治教育,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推动实践养成

以法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在制定规范性文件、社会规范时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引导公民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深入开展社会生活中突出问题专项法治宣传和依法治理,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等,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序良俗。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利、讲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思想和行为。

(三)完善制度保障

加快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把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推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健全完善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激励、惩戒、修复等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强化道德规范建设,建立道德红黑榜,褒奖善行义举,曝光违法失德行为,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文化馆、大型商场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坚持共建共享,持续拓展各行业各领域法治文化载体阵地,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卫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行业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场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加强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建设法治微景观。进一步夯实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统筹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大讲堂、农(社区)书屋、法治文化广场、文化墙等平台,到2025年,全力争建成一批普及法律知识和行业知识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大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工程,提高法治文化阵地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推动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转变。积极参与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评选活动,加强区级相关基地的建设管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实现学法和用法的有机统一,提升普法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专栏4 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工程

1.结合我传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建设一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2.夯实基层单位及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2025年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

(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 

鼓励支持创作彰显时代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加强基层法治文化资源供给,组织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下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引导群众说法治、写法治、画法治、演法治、唱法治。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  

五、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一)加强基层依法治理

以全国、省、市三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促进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推动法治建设各项措施在城乡基层落地生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将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社会规范中。加强乡村(社区)依法治理,探索实行积分制,因地制宜推广村民评理说事点、社区法律之家等做法,打造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阵地。深化一村(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四个一机制。加大乡村(社区)普法力度,深入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2022年实现全每个行政村(社区)有法律明白人5—8名,每名法律明白人每年接受法律及业务知识培训不少于1次。开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模范守法家庭,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质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引导群众理性平和协商解决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办)、矛盾不上交。扎实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更好地满足乡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增强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专栏5 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1.以村干部、村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

2.制定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规范。

3.加强对法律明白人的培训、考核和动态管理。

4.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

深化依法治校。推进法律进学校持续推进千校一课青少年法治思维培育工程,开德法涵养文明·共建平安校园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大力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推进全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工作全面覆盖、均衡发展。持续开展小荷青少年维权等主题和专项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宪法晨读、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法治书画比赛、悬挂横幅、设置法治灯箱、法治石刻、法治文化宣传橱窗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诈骗、网络沉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宣传。持续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在校园周边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深化依法治企。推进法律进企业,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组织律师、法官、行政执法人员赴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风险防控等法治服务,加强对工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涉企及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树立守法守信合规经营意识,提升企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重大风险、合法有效开展生产经营的能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推动企业合规建设,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  

专栏6  企业合规建设工程

1.组织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培训,将法治学习作为企业员工培训重要内容,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与合规理念。

2.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将合规管理融入业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3.引导企业加强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4.加强企业合规人才队伍建设。

5.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

(二)加强行业依法治理

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和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治理。

深化依法治网。推进法律进网络,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网络规则。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引导广大网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专栏7  互联网法治宣传工程

1.开展网络普法行动运用短视频、海报、直播以及问答等形式,开展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网络安全等主题宣传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2.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办网把法治教育作为互联网行业学习培训重要内容,发动互联网行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三)加强专项依法治理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对民族宗教界人士及有宗教信仰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全面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完善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深入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

(四)强化法治创建示范引领

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把法治创建作为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法治创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法治创建级同创、级示范活动,重点抓乡(办)级示范,乡(办)抓村级示范。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区域治理中法治状况的研究评估和指导督查,打造培育市级法治示范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并在此基础上优先选择创建工作突出、法治氛围浓厚、依法治理工作出色的乡镇(街道)、乡村(社区)参加全国省级和市级各项法治创建评选工作,充分发挥榜样示范表率作用,以法治创建引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六、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

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过程制定执法、司法办案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把对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办案程序中,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加强普法宣传。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利用受理、审理、决定等各环节实时普法,引导教育申请人依法维权、表达诉求。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释法说理。

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调处矛盾纠纷、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释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人民群众需要法律的时候,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

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使广大法治工作者成为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的普法者。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落实司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加强对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和宣传。注重运用法治精神解读社会公共话题、焦点新闻和群众身边事热点事,培育以案普法品牌,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及时开展普法,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及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专栏8 以案涵养工程

1.持续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采取网上观看或者现场旁听等形式,每年安排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旁听庭审活动。

2.组织开展热点案事件评析活动加强对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学习和宣传,对社会高度关注、公众存在模糊认识的案件,加强裁判说理,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法治公开课,增强典型案例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3.常态化开展司法机关开放日活动。

(二)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

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各类企业、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实践格局。

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健全嘉许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

优化普法产品供给。把握普法需求变化特点,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好不好的转变,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强对优秀自媒体普法作品制作的引导。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

拓展普法网络平台。推进法治宣传数字化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新乡市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卫滨法治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公益普法,形成良好普法效应。

创新普法方法手段。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遵循信息传播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基本规律,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推动法治融媒体建设,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法治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资源共享、载体联动、立体传播、全域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新局面。

七、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把推进全民守法普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科学制定本系统五年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把普法工作纳入本系统法治建设总体部署,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

(二)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依法治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区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普法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推动、检查指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细化普法内容、措施标准和责任,实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实施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各部门根据职能和年度工作的变化及时调整普法责任清单内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提高评议质量。进一步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进普法工作创新发展的合力。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加强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加强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普法力度,落实普法责任。

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新闻宣传职能作用,积极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内容,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各新闻媒介要积极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相关宣传

(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推进重心下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为基层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创造更好条件。狠抓基层建设,激发基层活力,加强政策、制度、机制保障,从人员配备数量、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切实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

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对各级普法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5年内级普法主管部门对乡办普法机构工作人员轮训1。加大对司法所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聘用)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

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八五普法期间,将普法与依法治理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标准,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根据任务分工安排本单位普法依法治理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探索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经常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拓宽资金来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普法工作

(五)加强评估检查

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效果,以及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开展综合评估,从实际出发设定评估参数,健全评估指标体系,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验收。加强检查结果运用,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每年各部门要对本系统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考普法工作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对本规划的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

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基层聚焦问题开展差异化探索,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经验。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普法工作有声有色、有力有效开展。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普法主管部门应当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批评,依法依规处理。支持人大加强对全民普法工作的监督和视察

微信信访
APP信访
短信信访

区委书记 李海潮 15537328017

区 长 魏海晓 18236126522

政法委书记 张胜利 18637381573

信访局局长 任中安 1350343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