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在卫滨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卫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魏海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集中精力做项目稳增长,全力以赴除隐患防风险,统筹兼顾保稳定惠民生,不遗余力调结构促增收,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37亿元,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4亿元,增长5.5%,增速居全市第1位;税占比98.9%,居全省第1位,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全力稳增长、提质量,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坚持项目为王,积极向上争取,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落地,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建立产业项目+城建项目“双周例会”机制,定期调度、现场会商,推动项目快开、快建、快投产,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圣基机械设备等23个产业项目投产达效,专精特新孵化园等65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2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4.7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2.9%。稳经济政策高效落地。用足用好上级一揽子增量政策,全面落实一季度“开门红”22条,二季度“双过半”28条,制定实施下半年稳经济26条举措,推动经济运行向上向好。争取上级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380万元,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35场,争取各类融资53.5亿元。要素保障有力增强。组卷报批建设用地310亩,新建标准化厂房6.5万平方米。谋划中央预算内项目8个,总投资2.91亿元。争取地方专项债2.95亿元、化债资金8100万元,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120万元,对上争取资金量创历年最好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功能、优品质,城市更新提质提速。全力推进片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治理效能,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片区建设加速推进。型钢厂片区繁华里项目12栋商住楼主体封顶,中科化工老厂区北地块完成拆迁。全面完成铁道新苑二期征迁。王湾片区52亩安置区地块顺利摘牌,开工建设。火车站片区加快推进,普速车站站房改扩建方案通过审批,汇金城AB安置楼主体建成,针织站区域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征收,民昇农贸市场全新亮相。问题楼盘妥善化解。落实市政府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13条举措,全力打好保交楼、保交房攻坚战,9个不动产类项目完成办证4336户,办证率达到83.43%,位居全市前列。滨河湾项目二期整体完工,中央财富广场项目进入扫尾阶段,铁道新苑二期6栋安置楼全部封顶,华地云熙府完成保交房任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按期完成百泉大道征迁清表,保障道路建成通车,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全力推进城市微改造,建成绿地游园3处,完成6处易积水点改造。淤积多年的金家营斜沟、西孟斜沟、孟姜女暗沟在汛前完成疏浚,疏通污雨水管网29.7公里,新增停车位410个、充电桩160个。大力开展“点亮卫滨”行动,为33个偏僻庭院和小巷新增或补齐损毁路灯,为城市角落增添了亮色,送去了温暖。
一年来,我们坚定建园区、强平台,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立足打造西部产业新城,全力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推动产业平台提质扩容,加速推进3个“园中园”建设,中铁隧道设备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实现满园运行,专精特新孵化园13栋厂房主体封顶。通海路建成通车,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高端装备专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59.6%,荣获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优秀等次,成功获批省级开发区。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围绕铜材料深加工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实施工业智慧化、绿色化改造,金龙铜管智能化改造等8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47亿元。中铁装备两台(套)装备通过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7家,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成功举办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动漫嘉年华、“嗨在卫滨 最美平原”等促消费活动26场,拉动消费4.3亿元以上。在全市率先启动以旧换新行动,大宗消费品换新数量居全市前列。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建成运营新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商贸服务、直播电商、设计咨询等企业73家,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量质齐升。
一年来,我们聚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坚持改革攻坚、开放招商、创新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活发展新动能。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扎实推动党政机构改革、综合执法改革走深走实,做好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落实“政务下沉、全城通办”,17项重点“一件事”全部上线。与11家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省市级研发平台达到26家。招商合作取得实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对接客商考察204批次,成功举办长三角招商座谈签约活动。引进市外资金53.9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15亿元,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5家。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5个,总投资121.1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力推行“有诉即办”,140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组建“卫民办”政务服务“帮帮团”,提供各类咨询引导服务超2.8万人次,“好差评”满意率达100%。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问题230个,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全力保民生、守底线,民生福祉可感可及。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5%,33件民生实事按时高质量完成。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6183人,新增技能人才4941人,超额完成市定任务。新乡市文理中等专业学校、西苑丽景幼儿园投入使用,15家村卫生室完成验收。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20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400余万元,实现低保、特困、优抚、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应保尽保。建成老年助餐场所15个,累计助餐服务5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妇女及新生儿“两癌两筛”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