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破解民生难题的“金钥匙”,聚焦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将老年助餐服务深度融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大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引领协调作用,目前已建成15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累计服务老人2.5万人次。
顶层设计明方向,统揽全局夯实助餐根基。坚持高位推动与系统谋划相结合,确保老年助餐服务落地见效。政府统筹强引领。秉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原则,细化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通过专班推进、节点管控确保建设进度。精准施策提质效。综合考量我区老年人口分布与服务半径,科学规划15个助餐设施空间布局,推动设施选址与周边养老服务设施、餐饮企业等有机结合,打造“一刻钟”助餐服务圈,实现助餐服务网络全域覆盖。
多元模式探新路,精准施策织密助餐网络。聚焦城乡差异和老年人多层次需求,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助餐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就近就便、经济实惠的用餐需求。打造城市社区“融合式”助餐模式。“养老机构+助餐”模式中,胜利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依托现有设施,推出午间“10元套餐随意吃”,让周边老人花小钱吃好饭;“餐饮企业+助餐”模式下,谷婆婆餐厅针对老年群体推出“就餐赠小菜”服务,用贴心举措吸引老人进店;“慈善项目+助餐”模式里,如由区人大代表、爱心人士等自愿捐助的“迎春雨花”助老家园,免费为周边老人提供午餐,让慈善暖流浸润人心。推广乡镇农村“本土化”助餐模式。以“村集体经济+助餐”为依托,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如十五里堡村老年食堂为全村15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晚餐服务,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
特色品牌树标杆,优化升级提升助餐品质。在完成15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服务提质增效与品牌塑造。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不断完善街道、村(社区)助餐点基础设施,提升堂食环境与服务体验,增加预约点餐、上门送餐等模式,推行胜利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绿地社区养老服务站及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的“上门送餐”模式,让服务更贴心、更便捷。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引导助餐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智能化升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持续的特色服务范例。如绿地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采取市场化运营,打造“面向全龄段,老人享9折”模式,在保障普惠低价与可持续运营上取得平衡;健康路街道“迎春雨花”助老家园创新“助餐+孝亲敬老文化宣传”,在满足胃的同时温暖心,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养老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参与活力,创新协同联动模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格局。